福澤仙地 為我羅浮
—— ——
仙山福境 嶺南佛教文化陵園

-
延祥古寺
千年寶剎
/
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,啟建于梁武帝大同元年,由景泰禪師主持興建。
據《博羅縣志》記載,唐玄宗年間,西域僧人乾末多羅運佛像經過番禺,船不動,便認定此處將有寶剎現世,遂上報朝廷。玄宗派宦官何行成四處查訪,最終選定羅浮山安放佛像。返京回奏時,何行成將寺院僧人為感念皇恩而晉獻的羅浮山柑橘呈于圣上。玄宗大悅,御賜牌匾“延祥寺”,并將盛產柑果的果園賜名“御園”,延祥寺因此名揚四方

-
阿育王柱音樂噴泉
八正道廣場,取意佛門正果
/
白天霧水起落,如同仙境;晚上水花燦爛,五彩繽紛,象征著奇幻的大千世界,通過觀賞變幻莫測的彩色音樂噴泉,感悟金剛經里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的佛理。

-
空門
開關之間,是開始,是結束
/
空門,是接仙橋仙境的入口景觀,也是羅浮凈土的標志性景觀。作為毗鄰國家5A景區羅浮山核心地帶的羅浮凈土,是不設門禁、免費旅游的,以此景觀來寓意著并不存在的門,是為“空門”。

-
枯山水
無水而喻水,無山而喻山
/
枯山水是禪宗借以修行的工具之一,枯山水借助極少的現實事物來傳達極大的理想之境。砂粒、石頭、青苔樹木,完全取材于自然,卻能讓人體會出深刻的禪宗美學。
以石塊象征山巒,用白沙象征湖海,用線條表示水紋,無水而喻水,無山而喻山,以期達到自我修行的目的。

-
三生石
記前世、今生和來世
/
“三生”源于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,傳說它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、今生和來世,前世的因,今生的果,宿命輪回,緣起緣滅,都在三生石上顯露無疑。

-
奈何橋
輪回的必經之道
/
按照六道輪回的原理,左右橋欄上塑十殿閻羅王及地獄鬼神等,路面布置成天道、人道和旁生道三條道路,結合路基不同的構造,旨在警示人們要多行善舉、多做善事,不然一旦墮入地獄,就再也難得走上正途,這既是警誡,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體現。

-
盤龍飛瀑
雷奔入溪不暫息
/
羅浮山天然百米落差瀑布,落差100.3米,有著“疑是銀河落九天”的磅礴氣勢。
虛空落泉千仞直,雷奔入溪不暫息。今古長如白練飛,一條界破青山色。
因瀑布位于盤龍道盡頭,故取名為盤龍飛瀑。